砂子是混凝土、砂漿的靈魂,也是不可再生資源。隨著天然河砂日漸枯竭、價格飛漲,如何開發(fā)新的混凝土骨料資源———人工砂,保證滿足新時期建設之需要,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。那么,是否有東西可以替代天然砂,成就建筑業(yè)的“新靈魂”?縱觀國際上的前例,答案是———機制砂。隆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設備,放一堆普通的石頭進去,幾分鐘后,從設備出來的,就變成了與我們平時所見無異的細砂。
所謂機制砂是指經除土處理,由機械破碎,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.75mm的巖石顆粒(但不包含軟質巖石、風化巖石的顆粒)。制砂機可以根據不同工藝要求加工出不同規(guī)則和大小的砂子。事實上,我國的機制砂生產從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起步,1973年還門制定了《機制砂混凝土技術規(guī)程》。但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河砂、江砂等天然砂的價格一直很低,而且也未限制挖采,所以價格低廉、取材方便的天然砂一直是主要的建筑用砂。
但天然的資源畢竟有限,在經過了幾十年無序濫采后,我國的河砂資源已日益稀缺。在這種情況下,被國人忽略已久的機制砂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中。但近30年停滯不前的研究進度,卻讓國產機制砂處于尷尬的境地:粒形差、針片狀多、配不合理、石粉含量高等問題層出不窮,與此同時,國際上一些資源緊缺的,對制砂設備的研發(fā)已經非常發(fā)達,他們的建筑用砂目前已基本采用機制砂。而且這些發(fā)達所生產出的機制砂,其品質堪比河砂,有些機制砂在建筑上的表現甚還優(yōu)于河砂。
而我國的機制砂技術和設備的研究由于起步比較晚,發(fā)展較緩慢,與國外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。“有人認為機制砂不就是把石頭打成砂子,沒什么難度。其實這是外行話,破碎石頭好辦,但之后的功序才是考驗制砂設備的關鍵。”隆中重工白總說,要做y質的機制砂并不簡單,機制砂的質量優(yōu)劣取決于幾個方面:圓潤度、石粉含量、成砂率、配不合理、污染控制……有解決了這些“攔路虎”,才能迎來機制砂的春天。
機制砂生產現場圖